【神剧·梳理+分析】神剧经典四部案情梳理+存疑分析《江州案:血色江州》
提及江州,不难想到白居易《琵琶行》,与该剧不无应景之处——譬如剧首剧尾狄老头于浔阳江畔目送林永忠之景,“浔阳江头夜送客”;江州司马葛斌被砸血溅青衫,“江州司马青衫湿”;“血色江州”与“血色罗裙翻酒污”云云,诚现雁秋引经据典之能事。当然重点是该剧的推理。
当然原剧与小说略见不同之处颇多,前后打脸的矛盾之处也不少,譬如原剧称黄国公李霭案事发二十年前,小说改为十年前,如若以剧中纪年来算,五年前的曾泰,蓝衫十年前的越王之乱,那么黄国公案便是在于越王之乱前事发,而原剧称“越王事败后黄国公被诬告抄斩”,是为主要矛盾;且锦娘时年十九,二十年前渔船林永忠家人遇难时是否出生亦存在很大争议,是故“十年前”更为可信,采纳之,即“江州案”十年前发生黄国公冤案。
诬陷黄国公的始作俑者说法亦不一,原剧是为武三思授意薛青麟为非作歹,而到了小说则直接变为武则天钦定薛青麟构陷黄国公李霭(其实原剧亦在这个问题上存在前后不一、互相打脸情况)至少由是可见雁秋对于武老太是有多么不待见
。为了保留武老太那一点点可怜的尊严,姑且还是以电视剧设定为主吧,认为是“534写信授意薛青麟构陷黄国公,而武老太知道且支持534的决定,因为她有巩固威信权力的需要,不得不对李氏痛下杀手”。
对于围绕全剧核心的密信的具体内容并未介绍,不过根据原剧定义不难得出,该密信是“武皇写给薛青麟的书信”,且具有“挟令天子”、“满门抄斩”、“武皇极度忌讳保密”等特性,由是不难推知该信主题内容大致为“武皇/534邀请或指定薛青麟构陷黄国公”。林永忠最早就是收到此信不愿同流合污从而千里逃生。一旦信息公诸于众,武皇及其武氏集团将颜面扫地,假薛青麟遂以此要挟武皇,以求自保。另一方面,既然是武皇与薛之间的书信,则内容必然与水匪兄弟无关,因为水匪兄弟假冒薛青麟合伙构陷李霭的事情也是不能说的秘密,武皇要是知道了,水匪们马上死无葬身之地。这点至关重要,因为这决定了该密信即使落入武皇之手也只能除掉平南侯一人,对其他的水匪兄弟毫无任何影响,林永忠既然知道这封信的特点,那么最初盗取该信应只是为了整垮假薛,毕竟假薛势力最大最难搞,至于其他水匪林永忠可能是另寻思路解决。
该剧的真假薛青麟容易混淆,关键区分“真·薛青麟:林永忠”和“假薛青麟:平南侯赵富才”即可。后文叙述只采用“林”、“赵”。原剧提到的“薛青麟”三字在无特殊语境的条件下一般默认为平南侯赵富才。该剧引用老狄之言是为“多股势力各路人马并驾齐驱”,为便于叙述简要介绍登场势力:
林派(真·薛家人):林永忠、张义、锦娘,三人组。其中张义原为薛家书童,后卧底成赵富才的师爷。锦娘则是直接把肉身奉献给赵富才以完成盗信任务。其中侯府有俩家奴是为张义心腹,后期被张义派遣暗护锦娘安全,勉强算作是此派。
冯派(水匪兄弟):原为冯万春葛斌吴顺赵富才黄文越五人,后代书先生张贤拱加入。从剧中来看这些人互相猜疑、内讧严重,尤以赵富才猜忌其他兄弟较重,随时想除掉所有人。
赵派:包括赵富才及其忠实走苟爪牙杜二,以及侯府全部恶奴。因为赵富才本人对其他水匪兄弟皆不信任,且赵本人身份特殊,不似其他兄弟单独行动,没有势力,故此单独列出。平南侯的恶奴表面为“薛家人”,实则按照赵富才的本来姓氏来讲应是“赵”家,不知这是否算是雁秋的一种隐晦预言。
武派:武氏姑侄则天和534,构陷黄国公李霭的始作俑者。剧中二人指定薛青麟构陷李霭,后来534更是单独与水匪兄弟们合作陷害李霭,水匪们单飞后,534与赵富才交往甚密。
温派(内卫):温开、小云。小云乃是温开下属毋庸置疑,至于她是否为黄国公李霭后人存疑。表面上看,张义和赵富才一致认为小云是李氏后人,而后来小云被赵活捉后亦铁口承认自己是黄国公后人,这点自是为了隐瞒自己内卫身份。但从小云脱口而出李霭家族遇难人数以及后世遭遇来看,如果这些信息不是她提前接受过特工训练精心准备的,如果她对赵富才的食肉寝皮之恨也是表演给赵冯看的,那么这便确是她亲身经历遭遇过故能如此了如指掌。另一方面,小云脱身血洗侯府完毕后面见温开时,小云甚至直言“杀掉薛青麟,此贼一死,信的事便不了了之”,她对于温开不会刻意做戏,此时她对平南侯表现出的恨意真实性应该很大。是故小云是李氏后人的可能性较大。
狄派:狄芳燕等,不解释。
李派:传说中“黄国公李霭的后人”,剧中似乎只是个幌子,只有小云一人唯有可能(存疑)
-15年,越王事败。按剧中算法,“五年前的曾泰”,蓝衫案十年前的越王之乱,由是推出。
-15年~-10年,名将官爵薛万彻之孙林永忠寄居黄国公李霭门下,受其恩泽。
-10年,534写信(一说是武老太)邀请林永忠这个真薛青麟诬陷李霭谋逆越王,林永忠内心拒绝却不能明说,遂跑路。由是说明以下几点:
其一,林永忠刚正耿直、嫉恶如仇,却并不是傻子。诚如当年明月评价海瑞所言“他是个清官,却并不是傻子,傻子是做不了清官的”,同样的道理适用于林永忠,作为本案的终极boss他的智慧谋略是绝对没有任何问题,虽然表面看似给人一种不谙世事的刚硬要强。至少从他跑路的表现不难看出:他知道公然拒绝当下最大红人534的后果如何,自己肯定首当其冲遭到陷害,果断选择跑路。林永忠后面的种种表现尽皆类似,自有其深层考量,具体事例具体分析。
他为什么不提醒黄国公呢
两种可能:其一,林永忠认为或发现黄国公家门口已被武家人盯控,从他急着离开江州来看,他不希望被牵涉其中,也就没去和黄国公联系;其二,林永忠临走前以某种方式暗告诉了黄国公,但是认为“身正不怕影子斜”,也许是不在意,也许是没能力应对,总之就被雁秋送上黄泉了。
其二,从林永忠跑路的风格不难看出其为人,按理他的祖父高官厚爵,他受其荫蔽荣华富贵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且加上其武将世家,保镖卫士前呼后拥应是常态。然则剧中林永忠表现似则给人一种其不在意荣富、低调处世、独立打拼的正能量官三代形象,甚至是有些过于低调了——出门连护卫安全的保镖之类都不带,结果堂堂官爵后世竟然轻易就被区区五个水匪给劫的只剩三人幸存。另一方面,他身为武将世家,又天生遗传祖辈“神力”基因,按理说自幼习武应是常态,不过看起来雁秋对他的设定仅仅只是“有力无武”,这也确是奇事一件——名将之孙,一不带保镖,二不习武,结果被区区五人水匪清洗,大概除了雁秋强行剧情外再无更好解释。
无论如何,林永忠跑路途中确实被水匪五兄弟劫船,仅林派三人存活。从此林永忠开始复仇之旅。
六兄弟将告密信投入铜匦,引来534。毕竟五人绿林匪气难改,又与薛家贵族气质天壤之别,534三两句就识破他们身份自是正常,毕竟再平庸的人都能一眼识破内中真伪。534与六兄弟的一段对话,赵富才和张贤拱所言主要是力劝534支持他们的阴谋,而534所言颇为寻味,他从头到尾只言讲了以下几句:“你不是薛青麟,你们究竟是什么人?”
“什么意思?”
“哦,薛是这样说的?”
“看来所托非人呀”
“你们所言也有几分道理,那我替你们担待此事”
“苟富贵勿相忘啊”
由上不难看出,534姿势水平是真的很低,堂堂朝廷要员竟然被区区几个水匪牵着鼻子走,智谋计略水平捉急,甚至连水匪都比不上

。即使平庸如我们都不会轻易相信陌生人,而534这个从事郑智这种高级博弈的人却轻信了;水平稍高些的人至少表面上会出言警告几句“你们这样是不行的,搞不好是要掉脑袋的”“你们不要总想搞事情、动歪主意”云云

;水平再高些的人或许会同意水匪们的意见,但却一定会要求水匪们写一份保证书之类的文件,或者取得某种他们的要害之物,至少保证日后不会被他们牵着鼻子走;水平最高者干脆直接全盘帮水匪们出谋划策、然后自己退居幕后指示。看起来534确是想红想疯了

,二话不说就和水匪结成了朋友(与他们合作毕竟只是利益关系,底线是保持一定距离),其实水匪们的姿势水平也并不高到哪里去,但534却是真·愚蠢之极,他能够上位全赖好姑姑武老太的钦定与支持,否则在神剧里他根本活不过三秒

。由是可知534其人是既蠢又坏,全剧另一处他还会继续向我们淋漓尽致地展示他那愚蠢的特质。无怪乎老狄很早便评价:梁王者,匹夫也,不足为患。
水匪兄弟们约定,飞黄腾达后各奔东西,互不见面。“互不见面”四字可能会引发争议,首先他们都盘踞江州升官,碰面的概率较大;其次黄文越作为五平县令与赵富才狼狈为奸祸害地方,怎么会互不见面?想来他们的约定是,即使偶遇了也装作不认识,以避人耳目;黄文越则通过管家杜二或者赵派某个恶奴作为中介与赵富才暗中联系,只商议搜刮和控制地方县衙的事情,是为“狼狈为奸”;对于构陷李霭假冒青麟之事绝口不提。由是可见,赵富才似乎稍微信任黄文越,对其他兄弟显然并没有那么信任。
江州案在逻辑上是有硬伤的,薛青麟是薛万彻的孙子,薛万彻是名将,薛家是个大家族,薛青麟的亲戚不能说遍地都是,也不可能只有那么几个。而且,薛青麟封侯之后,亲戚朋友去巴结的肯定能排到地中海,一见面就能识破。就算是假薛青麟擅长蛇灵独门绝技易容术,蛇灵在替换狄春、太子的时候也用了几个月来模仿,才能做到如假包换,假薛青麟是江州案最大硬伤。
-2年,赵富才饭桌酒后吐露真言,口无遮拦道出密信要挟皇帝之事,此事通过某人传至皇帝耳中,此言确是作了大死。由此可见雁秋似乎对最近“饭桌真言引祸患”事件的相关新闻早很多年就有预言。饭桌毕竟是非之地,酒肉朋友皆为利往,同床异梦居心叵测,泄露讯息不足为怪。
武皇知道该密信乃是最初写给薛青麟之物,一旦公诸于众,武氏郑权将颜面扫地。诚如前文所言,只有对皇权产生威胁才会真正令统治者动起来,去关注相关之人。也就是从这时开始,武老太才真正下定决心搞赵富才。武老太知道赵富才与534的关系,知道明着搞是肯定会遭到534阻挠的,于是只有暗中调令,且为了高度保密,就连对于相关人员的指令都极尽藏文隐语。
是时适逢老狄温开击破蛇灵,温开做内卫也有很长时间。于是武老太想出如下计划:先派温开回收密信,后派老狄做掉赵富才。于是温开先行一步,武皇不仅未告知温开信件具体内容,而且严令温开绝对保密,甚至连老狄都不能告知,可见该信件之中确实关乎武老太见不得人之事,武老太不希望天下皆知自己的那些黑历史。临行前,武老太告知温开,“自会派朝中大员处置平南侯”,可见武老太希望温开老狄二人相互独立地行动,虽说二人强强联手、相互照应、效率更高,不过看起来武老太对老狄的信任程度并不及内卫温开。
温开迁至江州刺史后,派小云潜入侯府。小云打入侯府的方式想来与蓝衫记方莹玉打入刘家庄的方式异曲同工,毕竟二者都有很强大的背景,可直接安排勾引男士带入府中。另一方面,温开亲眼目睹了平南侯的种种恶行,遂多次上报吏部弹劾平南侯(原话)。按理说温开已知武老太处置平南侯的计划,用不着多此一举,可能他没看到朝中大员前来有些心急,也可能他和林永忠一样嫉恶如仇,所以不嫌麻烦重复弹劾,毕竟弹劾越多、被弹劾者的公众印象越差。个人以为温开嫉恶如仇的可能性更大,剧中各方面皆表明温开和永忠一样也是个正直正义之人。
-2年,仍是饭桌事件,使得张义得知侯爷收藏了最初的密信,林永忠遂觉得可借密信除掉赵富才。林永忠的想法是:盗信,以某个无关人员的名义投给皇上,达到抄斩平南侯的目的。诚如前文所言,作为本案boss,林永忠绝对不会蠢到自己亲自把信件交给皇帝然后说明原委,定然是以佚名或者林派某成员以匿名告密的形式完成此事。
饭桌上的告密者是不会令赵富才等人知道是他告的密,包括张义也不会知道密信为皇上所知;圣上暗派内卫回收信件、搞平南侯,这事也是绝密,没有任何人知道;故林永忠那时不可能知道圣上已知平南侯窝藏密信,更不会知道皇帝已派人暗中来查平南侯,即使林永忠想到了这点,他也不可能坐等皇帝的手下前来,何况从后文来看,林永忠张义皆以为小云是黄国公后人前来寻仇,因此林派应该并不知皇帝的计划。
综上所述,武皇不知真薛青麟前来复仇、林永忠亦不知武皇有意做掉平南侯,这点构成了全剧半数剧情的看似纠缠不清之处——武皇的如意算盘:温派暗中回收信件→狄派明面收拾侯府。
现在林派一介入,事件也就演变成为:温派林派争信→小云暴露→温开血洗侯府→老狄找信
本来找信的温开成了侯府终结者,本来要终结侯府的老狄成了找信者,不知此情是否滑稽可笑。另一遗憾之处则在于:林派温派具有相同的目标,可惜却各自为战,林派拥有绝对的信息(张义)却缺乏足够的物力;温派拥有绝对的实力可惜却缺少足够的信息(小云探查侯府机密难度较大)。试想二者若是联手,优势互补,平南侯恐怕马上玩完。
-2年,林永忠开展盗信计划,该计划主要目的是除掉赵富才。已如前文所言,信件只能整垮赵富才一人,要消灭剩余五人仍需静观其变。林永忠派锦娘打入侯府盗取信件,打入方式为设计一出“强抢民女”进入府内,毕竟林派没有温派那么大势力。近水楼台先得月,林永忠把锦娘安插于距侯府最近的小蒲村,认吴四做干爹。该计划的最大诟病在于:为了取得侯爷信任,锦娘不得不奉献自身肉体与贞操。在我朝素来以“贞操即为性器官”、“贞操比死亡更重要”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国人从古至今皆深受其害,以至贞操对女子的打击过重,锦娘亦不例外。
-1年,侯府恶奴“抢走”锦娘,是时小云应该还在侯府内部探查密信可能隐藏的暗室。锦娘进府,一番后宫争斗争风吃醋是免不了的。想来小云认为自身失宠会不利于隐蔽身份、开展工作;且相处一年之久,小云不可能没发现锦娘经常出现在自己的活动区域,毕竟二人都是为了盗信。因此无论是从争风吃醋还是任务纠纷角度来讲,小云和锦娘必不能相容。小云不能让锦娘发现自己经常在不该出现的位置出现。故锦娘初入,小云百般阻挠。-0.5年,武皇圣旨令老狄前往五平县待命,配合温开除掉平南侯。圣旨内容“多听多看”,可见此事是多么见不得人,以至武老太下这么隐晦的圣旨。
温开江州遇老狄,只当是师生重逢,听取断案经验。他俩不可能想到各自都是针对平南侯而来,温开不可能把密信之事告知老狄,因为圣上明令禁止泄露消息;老狄亦不知温开是为密信而来,毕竟指令过于隐晦。结果就出现了后来双方火并的一面,好在能够妥善解决,此为后话。
其一,五平县令黄文越离职,大家皆忌惮平南侯的势力不愿前往,林永忠遂主动请缨,毕竟在仇家的地盘上更容易掌握行踪。县令调任自是吏部之责,那么黄文越离任是否是武皇的意思?想来可能性还是挺大的,毕竟武皇半年前调老狄来五平,说明她认为动手时机已经差不多,于是先动手隔离赵富才的同伙黄文越,以便狄温二人行事。
其二,赵富才无意间瞥见小云在茶碗下药,遂派张义监视小云。是时小云已排查过侯府内部绝大多数地段,仍未找到暗藏密信的密室。从剧中来看,小云多数时候可能仅仅只是觉得锦娘在眼前晃悠比较碍事,并未想到锦娘亦是盗信而来。赵富才以为小云是黄国公后人,张义决定利用这点。
林派计划:铲除黄文越,惊动其余水匪兄弟前来找赵富才商议对策,然后在五平县动手一一铲除,以使赵富才怀疑是小云仇杀黄文越等人。此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那五人相对无势,单独解决起来很容易;而赵富才势力过大,仍需要借密信解决;从剧情来看,这时林派似乎暂未想到利用小云的幕后势力消灭侯爷,故锦娘盗信计划仍不变。
第二,赵富才素来对五兄弟不信任,亦欲除之而后快,是与林永忠目的一致。估计黄文越事发后,赵富才的算盘是:黄文越为小云寻仇所杀,可借小云之手除掉五兄弟,最后再除掉小云势力。因此,即使他人不动手,赵富才最终也会除掉这五人,只不过林永忠帮忙解决了其中四人,赵富才便以逸待劳除掉最后一个冯万春。诚如老狄之言“多股势力的行动刚好交汇于一点,发生了重合”。想来张义多少应该知道侯爷对五兄弟不信任,不过看起来一开始他并未打算利用这点做文章嫁祸赵富才,因此第一次第二次刺杀时并未在现场留下圆领袍。
D1,日,当天所发之事颇多,遂以俩线分头叙述。
张义助锦娘(第二次)逃跑,杜二率恶奴追至浔阳江头,锦娘为老狄一行搭救,上岸后马上回到小蒲村家中,得知吴四前去县衙告状。锦娘在家中寻找密信未得,因为此时密信已被吴四塞进鞋缝,而吴四去了县衙。锦娘随后到达县衙,发现吴四曝尸荒野,后与老狄老爹一行人相遇。
锦娘曾对如燕说,自己于昨夜逃出,直至今晨跑至江边。而侯府至江边不过半时辰,按锦娘所述她至少连续跑了三四时辰,故锦娘这段话不足取信。想来锦娘为了对老狄等人隐瞒信件的秘密,因此编造了一些不实的言语,可能她是当天白天才二逃侯府的。

。事实上以元芳那种嫉恶如仇的正气,估计是很想把恶奴杜二砍成肉沫,他确实竭力隐忍克制自己,只是把杜二双手折断。

,芳燕轮流教训恶奴的场景确是大快人心

。老狄表面上制止如燕,实则估计心里是支持默许。

。略作猜测:林永忠的方案很可能是:侯府内线张义告知密信丢失,赵富才正在四处追杀锦娘,于是林永忠可以密信相挟,令赵富才不敢轻举妄动,然后暗中汇合锦娘,投递密信给皇帝,抄家灭门赵富才。当然,林永忠肯定也会另有更佳备案,只不过我们看不到罢了。

总结下这时三方人对密信的看法:
侯爷:信不在小蒲村,因此在锦娘身上
锦娘:信在小蒲村,只是自己未找到(执念太深)
板块一
34:吏部接到温开消息称五平县令黄文越被杀。
ZT:哦?五平县令?
ZT:案子破了吗?
34:还没有。
板块二
ZT:此事由吏部和地方官处置即可,不必上奏
34:黄文越堂堂七品,离奇死去,不同寻常。
ZT:你的意思?
34:派阁臣宰相前往处置。
ZT:有这个必要吗?
34:十年前黄国公李霭谋逆案,五平县令黄文越是大功臣。
ZT:哦?
34:黄文越以布衣晋升县令,正是因黄国公案。
ZT:34啊,你究竟想说什么?
34:黄文越之死不简单。
ZT:什么意思?
34:会不会是李氏余孽仇杀黄文越?
板块三
ZT:你认为此事该如何处置?
34:刚刚说过了,派重臣前往江州。
ZT:何人为宜?
34:狄仁杰去朝已有一年了吧…
34:有一位朋友刚从五平县回来,称在县中看到一个人,似乎……
ZT:(猛然抬头,目盯34)似乎什么?
34:似乎是狄仁杰。
ZT:(冷笑)想不到你竟然关怀起狄怀英来了,真是奇事一件。
34:狄公以断案著称,如果此案由他负责处置,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ZT:今天的太阳还是从东边升起吧?
34:啊?
ZT:举荐狄怀英的话,竟从你的口中说出,朕是不是听错了?
34:臣只是效仿春秋祁奚。
ZT:你是效仿楚王吧?
34:此言是从何说起呀?
ZT:周天子有九鼎,楚王问之。楚王之意,不在九鼎,而在天下!
ZT:假黄文越之事,问狄怀英下落。内藏奸诈,其心可诛!
ZT:狄怀英奉命回并州休养,怎会出现在五平县?
(34跪地)
板块四
ZT:你一位朋友看到了狄怀英,这朋友是谁呀?
34:是…
ZT:是薛青麟吧?
34:…是。平南侯与五平一位狄姓老人纠扰,请臣代为打听。
ZT:你身为宰辅,竟为了一个小小的平南侯,在天子面前行使奸诈、巧言试探,不会有何隐情吧?
34:是臣糊涂!平南侯传书微臣,请臣无论如何帮忙查问。
ZT:这个薛青麟越发不知天高地厚!倚仗朕对其信任,骄横跋扈,搅扰地方 江州几任刺史参奏,朕下旨赦免。想不到而今妄干涉朝政
34:臣正是念其大功于朝廷,这才答应帮忙
ZT:你在替薛青麟邀功吗?
34:臣不敢!
ZT:有很多大佬不知比薛青麟高到哪去,最后还不是被朕所诛?
ZT:朕曾听闻薛青麟对人讲起,称手中有份绝密,可挟天子,可有此事?
34:臣以为他还不至于如此天高地厚
534以查凶杀县令案为由举荐老狄,这点本无可厚非,但他犯了好几个错误:
其一,无论从剧内剧外来看,534所任职位皆与吏部无直接关系,诚如孔子所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主动关心吏部的工作便有僭越之嫌,上级会觉得其有野心或者异心;而老狄滴血雄鹰案之中不主动插手管永昌之事,便是低调不僭越的表现。
其二,即使534插手吏部设定为合理,搬出黄文越也是不妥的;从板块二不难看出,武皇没事不会吃饱了撑着对一个小小的县令那么感兴趣,534便只能通过详细反复介绍黄文越的黄国公案背景来引起武老太关注,从而顺利引出“狄怀英”;如此势必会令武老太轻易想到平南侯,于是加深了“534勾结平南侯”的恶劣印象。
其一,这话直接认定老狄身在五平,相当于就是默认“武皇钦定老狄去了五平”;用某个经典的案例类比就相当于是在问对方“是不是有种钦点的感觉”。武皇听闻此言会作何回复?“出了这样的命案,你问我支持不支持狄阁老,我当然支持狄爱卿前去查案;可是你问我是否已经钦定狄怀英去了五平”武老太会回答“是”吗?想象一下就知道,回答肯定是“无可phone告/内藏奸诈/其心可诛”云云,因此结果只能是把534给怒斥一顿。
如果只说“老狄去朝一年”倒也没什么问题,可偏偏一口咬定“老狄去了五平”,这便是直接捅了娄子。关键是他的问话还过于直白,打听老狄下落的意图十分明显,毫无任何掩饰。
其二,“五平”“朋友”,俩关键词直接暴露了“534是受平南侯指示前来套话”。板块二534曾反复宣传黄文越与黄国公案的关系,现结合该言,武老太马上想到黄文越勾结平南侯祸害地方的事情,再加上“区区平南侯操纵堂堂朝廷要员戏弄天子”,武老太对平南侯的反感由是可想而知。
偏偏534并不识趣,还要替烂兄烂弟开脱一番,结果自是遭到武皇一顿臭骂,这还是看在亲情份上留情的结果。他似乎并不知道武皇恨屋及乌的心理,一旦她厌恶上一个人,就会厌恶所有袒护此人的旁人。说明在这点上,534并没有老狄那种觉悟。
但是武老太的回复是否完全无懈可击呢?似乎也不尽然。譬如:
板块一武老太表现出对“五平县”极高的关注。按理说天子一般不会对一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产生这么浓厚的兴趣,且剧中即使贵如平南侯在武老太眼中也不过只是个“小小的”而已,武老太却连问“哦?五平县”“案子破了没?”,说明她对五平县关注度极高。能够引起武老太这么重视的事物并不多,老狄就是其中之一。若武老太直接从板块一跳到板块二,则不会产生如此破绽。
板块三534说到“五平朋友看到一个人,似乎是狄仁杰”时,武老太的表情反应十分激烈,直接望向534,说明这句话很可能戳中了武老太心中的秘密。若武老太表情冷淡些或许不会露出破绽。
是故以上二处破绽很可能成为534推测“老狄在五平”的依据,不过从全剧来看534或许并没有这么高的觉悟,诚如前文所述,他的姿势水平连一群水匪都赶不上。也许他只是全凭经验也未可知。毕竟“敢和平南侯作对”的姓狄老头,534就认识一位。
冯是相信赵富才的,观点:凶手没在黄文越任上动手除掉他,却等到他离任后才动手;如果凶手是赵富才,那么这种舍近求远的做法有悖常理。
另一方面确认了圆领袍正是赵富才的衣物。
平江立岭万千重,鸿雁南归发不同。
与卿一别候节气,愿邀仙府梦中游。
乾坤自有惊雷动,阴霾深处鬼神愁。
一代英良察忠骨,堪笑诸葛赞攸之。

然而诚如小云所言,她深知赵富才极端自负的性格,是不会临时突然转移密信的,因此她才敢告知温开行动不会失误,从而链接发动老狄整治平南侯。虽然小云未找到信件,但是可以肯定密信不在赵富才手中,很可能被第三方势力取走。是故赵富才没有密信无以作乱,这点多亏小云对赵富才性格的精准判断。
锦娘执念太深,又回小蒲村去寻找密信,结果自然是徒劳无功。这时锦娘已经表现出高度的焦虑和急迫情绪,是为抑郁前兆。

D5,夜,锦娘估计是突然开窍,潜入停尸房,在吴四身上寻找密信,毕竟锦娘还是太年轻,没找到信件反而惊动了守房卫士。如燕假装闹鬼帮锦娘解围,林永忠闻讯前来,他估计是料到了锦娘在停尸房找信,于是在吴四尸身的鞋底最终找到了密信。锦娘回去后对如燕爆料了一个天大的新闻:她曾经把贞操献给了平南侯。
贴吧用户_QSG1SW8: 赵富才持铁锤袭击冯万春是不是想把冯万春之死推到黑斗篷(林派势力)的身上
2018-3-12 21:26回复
claude290: 回复 ok不知名的新手 :赵富才本来就想除掉他的兄弟,他只是为了美其名曰“不让冯万春伤心”穿上黑斗篷,不会想到林永忠也穿黑斗篷,与嫁祸无关。注意该剧的一大特色,林永忠和赵富才同时盯上水匪兄弟们,行动发生重合,这点已经强调
2018-3-12 21:41回复
贴吧用户_QSG1SW8: 回复 claude290 :我想除去老钱故意让赵披斗篷,使用类似林的武器,除了迷惑观众以外应该就是这个原因了吧,只要把冯万春的尸体丢掉让官府发现,然后验尸发现冯万春死于钝器,日后查出真凶也不会有人怀疑赵是凶手
2018-3-12 21:45回复
claude290: 回复 ok不知名的新手 :赵富才没必要这么做。首先张义和水匪兄弟们并没有告诉赵富才黄文越葛斌是死于铁锤,而且赵富才并不知道是林派人下手,他还以为是小云做的。即使赵富才知道了黄葛是死于铁锤,他也没必要模仿嫁祸,直接在侯府秘密暗杀冯万春,然后藏匿尸体即可。
2018-3-12 23:18回复
claude290: 回复 ok不知名的新手 :锤杀冯万春,弃尸荒野,只要被人看到,那么连环案马上就怀疑到赵富才的头上。赵富才与其这么费事嫁祸他人,还不如就地解决冯万春罢了
2018-3-12 23:19回复
绪之风: 回复 claude290 :那铁锤呢?就因为这身装束,多年以来一直让我以为是林假扮的赵

,以至其身上的“梅花刺青”暴露。如若果真如此,那么侯府之中的所有人都有可能泄露“内卫在侯府找信”的机密,而温开还必须留平南侯一人查找密信的下落,那么按照内卫的作风,就该灭掉侯府内部的全部人员(防止漏网之鱼),且将平南侯本人软禁或者严密监视。温开还特意选择在赵富才外出的时候清洗侯府,说明内卫一直监视侯府,赵富才带走好几个恶奴也不会逃过内卫法眼。事实却是:温开并未将侯府内的老弱妇孺悉数封口;且清洗侯府完毕后马上撤退,不再管赵富才和身旁的几个恶奴。
gsjdbd: 提问楼主:如果温开是因为担心侯府恶奴发现小云的梅花刺青泄露身份从而杀死侯府众人,那么小云和薛青麟两人共度良宵时薛青麟怎么可能没看到呢
2018-3-13 14:23回复
claude290: 回复 最罙处的痛 :共度良宵这种事情你也想得出来关于内卫梅花的事情,雁秋制造的bug太多了,譬如滴血雄鹰哈丝砍左臂是为了遮掩梅花刺青,那么刘大这种胸口刺青的情形就说不过去了
2018-3-13 15:13回复
gsjdbd: 回复 最罙处的痛 :温开血洗侯府会不会也是为了保护小云,他俩会不会……
2018-3-13 22:43回复
claude290: 回复 最罙处的痛 :小云武力那么高,还得驾驭得住才行
2018-3-14 00:00回复
gsjdbd: 回复 claude290 :楼主什么时候更黑衣社呢?我好想看看王铣和王肖恩不为人知的那段感情史
2018-3-14 08:13回复
claude290: 回复 最罙处的痛 : 不可说,不可说啊
2018-3-14 08:57回复
gsjdbd: 回复 claude290 :那我就坐等楼主更文啦,想想就很期待呢
2018-3-14 14:47回复
绪之风: 赵不是早就把小云扒光了吗
Capig: 我是认同温开就是要杀光赵富才一伙的,到处找信反而是幌子
2018-9-3 05:19回复
claude290: 回复 老子 :所见略同
2018-9-3 09:14回复
Capig: 回复 claude290 :温开对薛青麟是深恶痛绝的,前面他一直都在向武则天告状,来五平也一直和林永忠整赵富才
2018-9-3 09:30回复
Capig: 回复 claude290 :话说赵富才的死是怎么上报武则天的?是说被狄仁杰正法了还是温开遇到紧急情况被迫处置掉赵富才了
2018-9-3 09:32回复
claude290: 回复 老子 :结局已有交代,直接说狄处死就行了,因为武老太派狄老头来五平就是治罪平南侯的。另外武老太也不会吃饱了撑的派人调查平南侯真正死因
2018-9-3 09:38回复
Capig: 回复 claude290 :问题是狄仁杰怎么解释葛斌、吴顺和张贤拱这三个四品大官(狄仁杰的品级也就是三品)莫名其妙的擅离职守被一个小小十户侯杀死的?杀人总要有个前因后果吧,何况江州三个四品大员被杀影响很大怎么处理后续事情
2018-9-23 08:44回复
claude290: 回复 老子 :赵富才害怕兄弟们出卖自己,所以反杀了他们,这样的解释没有任何问题
2018-9-23 10:27回复
Capig: 回复 claude290 :我是说狄仁杰怎么和武则天解释的,毕竟20年前的事不好说出来
2018-9-23 10:51回复
claude290: 回复 老子 :随意找个兄弟闹矛盾的理由说上去就够了
2018-9-23 10:52

林派借小云势力之手消灭了赵富才几乎全部的势力,看起来十分成功,从这时开始,密信对于林派来说失去了其作用。想来张义是用了苦肉计之类的躲过一劫,只是受重伤。林永忠最后出手杀死剩下几个恶奴以及赵富才本人。


。虽然这一段的气氛阴森诡异之极,但是这种报应用在赵富才这样的恶人身上只能以“大快人心”“干得漂亮”


来形容,加上赵富才本人的演技亦是搞笑万分。其实,按照剧中赵富才累计做过的恶事,可以称得上是罄竹难书,就是凌迟十遍都不嫌解气,就那么被林永忠刺杀可以说是极度便宜了他。不过,赵富才以这么一种孤独恐惧疯溃的方式死去,也算是死得其所吧。
温开小云见面,极恶魔头赵富才死了,但是温派必须拿到密信交差皇帝,小云遂想到锦娘。
老狄作出如下推理:黑斗篷未染血迹,说明是刺杀后凶手给披上的,有嫁祸之嫌(想让所有人以为四起连环案都是赵富才做的);府内凳倒桌翻,不是打斗所致,而是翻箱倒柜找东西所致;小云房内整齐干净,说明血洗侯府者是小云同伙,自己人房间不必搜查;以小云一伙的战力,报仇难道需要一样东西才能办到;说明小云的目标不一定只是报仇手刃薛青麟,而是要寻找物件;而元芳偷听到小云与赵富才的对话,称“不希望侯爷快速死去”云云,这番话与目前事实相左,老狄由是推测侯爷本人很可能是另一波人杀的。

温派果然中计,小云温开被老狄逮了正着。之前小云与蒙面温开的多次对话会令观众误以为温开不怀好意,这其实只是雁秋故弄玄虚的障眼拍戏之法耳,诚如王铁汉面露凶相、权善才面带奸笑一般等等。好在温开解释了缘由,老狄也没有过度追究(也许默许了他们血洗恶奴也未可知,只不过嘴上的责罚是必须的),狄派温派合璧,决定共找密信。
小云提起兰心亭换字条之事,老狄马上想到张义,审问了暗中监视锦娘的二奴(张义的心腹),遂以锦娘诱之。张义自承杀死赵富才事宜,替主人林永忠保密,也算是一条好汉了。老狄当然没有亏待张义。
D8,夜,林永忠刺杀冯万春,被老狄逮了正着。老狄的推理:
黄葛张吴四人不是赵富才所杀,原因:㈠四人后脑伤口显示凶器至少七八十斤,而冯万春遇袭现场和赵富才所用铁锤不过二十斤;㈡张吴死亡现场所现圆领袍为另人嫁祸赵富才所放置,原因诚如前文所述,抛弃内衣直接披外衣是不合理的。
林永忠很可能就是真薛青麟,原因:㈠遗传神力;㈡除赵富才、534等人,不会再有外人了解密信的秘密,只有真正的薛青麟才有可能;㈢吴四鞋底密信被取走,只有“停尸房闹鬼”当时闻讯赶来的林永忠有可能;㈣锦娘见到林永忠后的表现十分反常、变化突兀,联系整体可知:林永忠给锦娘传信称密信已找到,锦娘无所依托就轻生。㈤冯万春称看过真薛青麟的信件,得知真薛青麟不愿与534同流合污,是为正直之人;而林永忠亦为正直之人。


其中后半部分看似错综复杂纠缠不清,抓住以下几点核心即可:㈠主题:武老太令温派回收密信、狄派收拾平南侯,林派的介入复仇产生了本案剧情;㈡“多路人马齐头并进”:林派温派狄派武氏和水匪兄弟、五路人爱恨情仇;㈢“不同势力的行动恰好发生了交叉重合”:温派林派同时争夺密信、林永忠和赵富才同时追杀水匪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