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狄仁杰】神剧经典四部案情梳理+存疑分析 《1幽州案:使团惊魂》
作者:贴吧用户claude290
以下介绍当然与剧情简介不同,主要是完整叙清各案歹人计划全貌,以及狄老头破案的逻辑推理思维。当然对于剧中某些未能解释清楚或存疑之处也会提出个人的一孔之见(或者说是一些脑洞也可),还望各位大佬不吝赐教。鉴于雁秋剧普遍存在时间混乱问题,故基本忽略剧中所提具体时间点,只以某些关键时间段作参考。默认四部十章各章案件播出顺序为事发顺序,依次为幽州案使团惊魂、湖州案蓝衫记、神都案滴血雄鹰、崇州案关河疑影、神都蛇灵案、江州案血色江州、凉州案黑衣社、扬州案漕渠魅影、金银奇案、杀人陷阱。其中神狄前传和情花金人与雁秋无干,皆视作外传。在以时间编年表阐释各章案件时均以剧情发生时间为0年,-N年表示距该案N年以前。
以下全部内容观点皆为本人一孔之见,如存在异议之处最终解释权仍归雁秋。
《幽州案:使团惊魂》
考虑到雁秋编写该故事时未必想到要续写蛇灵,因此姑且假设该故事为独立单元,与蛇灵暂无联系。
-10年,越王造反,虽然没几十天就凉了,然越王勾结的一大堆反武势力仍阴魂不散,而该势力所制名单掌握于越王幕僚刘金手中。其中还提到黄国公李霭,也算是为日后江州案埋下伏笔。
刘金者,原越州县令,化名方谦。后来表面去官匿迹,实则暗中成为越王高级幕僚,掌握诸多参与襄阳大会的反武者名单。其实这些人多是为刘金骗来参加的,算是被拉来给越王涨些人气,事实这些人本并不知情,也不愿意参叛。只是刘金以抖落大会名单为迫要挟这些人就范,因为武老太的性情就是不分青红皂白一概杀光,这些人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协从。想来刘金定然深知武老太性情,所以能想出此毒计控制多人。越王凉了后,他继续发展势力,甚至后来他所支持的徐敬业都凉了,他仍在地下不停闹腾,各地找同道人,相当于是流人。
至于为何当了幽州刺史的刘金日后联络逆党时要戴上假面,我想可能是不方便以真面目见人吧?毕竟为了保持身份的神秘性,防止过快暴露。也许各位还有更好的高见?
且说假方谦这人,剧中表现来看可类比飞虎神鹰之中小都会歌舞厅的马志成,二者皆为愚蠢盲目、嚣张跋扈、极度自负之流,一旦被激怒就会不计后果疯狂闹腾,头脑发热时恨不能掀翻整个地球,结果终成丑角笑料。光复社把歌舞厅交给马志成管理,本是为了令其以之为掩护,暗中实行转运假钞等重要任务。然则马志成行事过于嚣张,在市内到处搞事情,收地盘砸场子,结果与九号赌场发生冲突,而且歌舞厅暴露,引来主角燕双鹰,毁了整个组织。马志成本人亦遭双鹰打断双腿、杜老总怒斥并教训。
俗话说得好,“一粉顶十黑”、“有些粉丝是希望他们的偶像死”,这话于前不久便在一位地下说唱歌手的身上应验了,只因他的粉丝各种作死就导致其没火数月便人走茶凉。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如果把刘金比作金木兰的黑粉,那么假方谦是为木兰**粉再合适不过。刘金与金木兰关系不一定比得上假方谦那样心腹,也不一定会像狄老头那样爱民如子,但是刘金至少不会乱搞事情,比起假方谦那么明目张胆地制造大的新闻,刘金总是在地下潜伏伪装秘密工作,这也可以解释刘金在幽州任刺史多年来基本没发生什么激烈的官民冲突。而假方谦则是各种花样作死,结果加速了金氏集团的灭亡,就像那些怼天怼地怼空气的NC粉一样愚蠢自负。后文将详解其作死全程。
假冒使团进京,一来劫土窑救刘金,纵火则是为了造成失火的意外假象,令旁人无从辨认尸体,如此刘金才好瞒天过海;而后袭击翌阳坐轿,制造假郡主身亡假象,带真木兰逃之夭夭。这时可能会产生如下疑问:
其一,既然土窑是虎敬晖看管,为何虎不在三年内的任一时刻向刘金道明身份并救其逃走?对此,本人的一孔之见是:①虎敬晖蝮蛇的真实身份极其重要,全剧大概只有木兰于风二人知道虎是蝮蛇,此外其他人眼里的虎敬晖一概都是朝廷千牛卫中郎将,除非他穿上蝮蛇衣物。而正如前文所述,刘金与木兰之间只是利益交换关系,并非极度信任的死党,故对于刘金不可暴露“虎是蝮蛇”的信息,否则可能刘金明天就把蝮蛇给卖了。刘金不知道“虎是蝮蛇”,正如虎蝮亦不知“刘金是方谦”,让刘金以为虎敬晖只是朝廷的审讯者,这是最好。②即使虎敬晖真的愿意提前告知身份,救刘金逃出土窑,他们也无法过守门关逃出城外,除非有特殊身份掩护(使团、郡主)。那时的武功设定十分正常,并无瞬移之类的外挂。虎敬晖要公然救刘金恐怕连自己都逃不了。
总结下以上,虎敬晖在全剧的多数时候都是有机会暗中做手脚混淆视听的(至少观众会这么认为),但是这些时候虎敬晖一般都和千牛卫的同事或者老狄在一起,他要是暗中动手脚便很可能为同事觉察,暴露自身身份,所以一般不涉及关键信息(如天宝银号)时他一般都不能出手。因此他在的多数时候,观众都会感觉这货人格分裂——即使同伙站在面前,也要装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隐瞒身份。
就好比滴血雄鹰案,孙殿臣的那些手下躲雨,选哪不好偏要选择在简家大院躲雨,结果把案件往幽冥更引了一步。
其三,歹人既然能在一刻间团灭一支百人队伍,那么是不是也可以清理现场、毁尸灭迹,让世人以为使团从未遇害过?本人以为,其一,这类事情并不可能永远隐瞒,这些人销得了尸体,也防不住这么多死者家属之口,事情迟早要暴露;其二,即使他们真的能够完全封锁事件,那么这种情况下他们便无法达到杀狄嫁祸、挑起战争的目的。综上考虑,因此还不如直接透露“使团遇害”的新闻和事发地点,这样一来既可以嫁祸引战,又可以使外人以为歹人老窝在事发地附近,结果只能在那一带徒劳浪费时间。因此我估计,既然使团队伍只剩元芳一人幸存,那么很可能便是歹人故意在坊间透露风声,引起世人关注使团遇害这一大新闻,如此才便于他们开展另一个目的——灭狄嫁祸。
金木兰毕竟久居宫内,肯定了解武皇秉性,知道武皇一旦得知使团遇害,便会立即调遣狄老头破案。金木兰应该认为,一旦趁势除掉老狄,便再无旁人能破解此案,武皇也就只剩开战一条路了。但木兰并不能公然刺杀老狄,因为这样便会向朝廷暴露凶手所在地。(钱剧对反派的设定素来如此,他们可以嚣张到团灭秒杀一大堆的人或兵,可就是不能直接向朝廷的千军万马宣战,即使无敌如闪灵宗主等,也不会直接单挑千军万马。)于是木兰想到了嫁祸元芳。
于是一开始屠戮使团时,就没打算消灭李元芳,故意派蝮蛇单挑元芳,以使元芳感觉自己是拼命杀出重围得以逃脱,此乃欲擒故纵。如果真想置元芳于死地,木兰大可派于风蝮蛇加一群杀手围殴。而事实只有蝮蛇一人前来,故他们故意放走元芳。当武老太得知元芳一人未死且逃脱的消息时,自是以为元芳勾结歹徒杀使团,于是立即下发海捕文书。木兰则派人暗中跟踪元芳,很可能还把关于元芳踪迹的消息四处散播,招致“雪岭双杰”等这类江湖赏金猎人追杀于他,使其无处藏身(毕竟那时对元芳的设定是无反侦察能力,以至元芳连于风的藏身之处都无法发现)。而后于风及时现身,给元芳“指条明路”——投靠狄钦差。走投无路的元芳自是言听计从,想来他们定然深刻了解元芳此时的心理。于是就有了后来狄李“绛帐”相会之千古美谈,这时木兰便派人假传圣旨,半道设伏劫杀狄李,就可以编造出“李仇杀狄,后被仇家杀”的谣言惑众。这便是金木兰的美梦。
那么为何要放走李元芳而不是使团的别的谁?我想大概因为李元芳身为卫队长,身份特殊,一旦幸存更容易为外人怀疑是帮凶。这时第二个问题便出现了——武老太怎会相信“幸存者帮凶”这样一个神逻辑?或者说为什么她一得知李元芳存活便一口咬定其就是帮凶?其实说白了也是一文都不值,偏见自古存在,只因听风是雨随波逐流者大众也,而深入思考之人并不多,否则也就不需要狄长者、福摩智者这样的存在了。自古就有一种最常见的神逻辑是“报案者真凶”,这个梗广泛用于各种古装悬疑剧之中,意思是“如果有人在房屋里被杀了,房屋主人前来报案,因为执法者没见过真凶,便一口咬定报案者就是凶手”,很多无辜草民便是因为存有该顾虑而拒绝报官,宁愿埋藏尸体,其中就包括蓝衫案里的张春王五二人。与该偏见对应的便是“幸存者都是幕后黑手”论,如剧中武老太便坚信这种逻辑,因为她认为只有元芳幸存,那么肯定是元芳泄露使团路线,却不曾想过某些突厥败类同样可以泄露使团机密。毕竟武老太在推理逻辑方面的水平恐怕不过凡夫耳。
另外,从观众视角来看,金木兰似乎可以用更好的办法来刺杀狄李二人,譬如把元芳单独骗到荒郊野岭击杀之,单独行刺狄仁杰,然后秘密将二者尸体转移至同一处,也可达到同样效果。难道他们就没想过一旦狄李合璧,而刺杀不成的后果吗?我想大概一方面金木兰抽不出那么多人手各个击破,另一方面在金木兰眼里看来对方不过只是“一个糟老头+一个身负重伤的废人”耳(原话)
,以为仅凭于风就能解决他俩,所以干脆也就直接来个一网打尽罢了。毕竟局中之人并无上帝全知视角,除了雁秋,没有谁能够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后来金木兰把刘金置于地道时,蝮蛇就认为她在“玩火”。由此见之,也许金木兰真的就是这么自负,有时甚至愚蠢,即使狄仁杰到了幽州,她也不相信狄老头子就有传说中的那么神。事实证明,在撮合“狄芳父子情”这段千古佳话上,于风最是厥功甚伟(笑)
,说不好听点就是,金木兰本想来个一网打尽,想不到反促成强强联手,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后来接连发生了“使团遇害”、“土窑失火”、“郡主遇刺”,武皇便召老狄回京破案。说起来也是难为虎敬晖了,这几件事都是他一手策划的,而后还要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报告武老太,一脸懵B地带着卫士去调查现场;城楼之下,明知假使团的人都是自己手下同伙,还要装作大义凛然的样子怒怼武三思坚决搜查假使团,常人若是如此早就精神分裂了。
而老狄亦知元芳的事情,便起了怀疑:常人若是犯下这种惊天大案,肯定要尽快藏身躲避风声,而元芳似乎生怕世人找不到他似的,到处暴露行踪。于是老狄作出如下假设:也许元芳真的只是不知情的无辜幸存者,他也想赶快躲起来,然树欲静而风不止,有人不希望他藏身,于是故意使之暴露,遭到追杀。
说元芳元芳到,老狄推理出夜访绛帐者正是元芳,通过对话了解详情,老狄首先推断出灵州捕快为歹人所杀并嫁祸元芳,因为元芳用刀而灵州谍文称捕快死于剑伤。然后狄老头便知道歹人随处跟踪元芳,直至绛帐也不例外。于是老狄推断歹人欲引元芳见自己,然后将二人除掉,虚构“元芳杀狄”的故事嫁祸之。
那么问题来了,连皇帝都不知老狄的具体所在,为何于风等人却知道?我想,毕竟老狄是木兰头等大敌,计划一开始就打算除掉,那么老狄身在彭泽县之时木兰定然已经派了专人盯梢,而后沿路一直跟踪,适才能够准确定位。(或者虎敬晖从武皇那知道了老狄行进路线,于是派人于各要处盯梢?也许前者可能性更大)否则你就只能认为于风开了GPS。至于武老太不知,那就更简单了,因为她无心去知。那时一下子发生了好几件可能会毁掉突厥和议令天下大乱的大案,武老太心里定是万分焦急,是恨不得狄老头能够“三十秒就到达洛阳”,所以也就没想过令沿路卫士定期汇报狄老行程。事实证明,如她所后来所述,她可能确实把事情想的过于简单,令老狄身遭“不测”。当她听闻老狄“遇害”消息后痛心疾首,便只得准备开战。
狄李遇袭脱身后,便意识到朝中有内奸知道行程,于是弃官道改小道前往长安。他俩首先去调查“土窑遗迹”,发现湖丝手帕碎片,于是联系到元芳交战蝮蛇时也留下了同样的手帕,于是很快便得出推论:歹人蝮蛇袭击使团,假冒进京,救走刘金,袭击郡主。小说称手帕是上好的湖州材料制成,不知这是否是预示下一个湖州案的彩蛋。
总之,虎蝮似乎很崇尚“仪式化犯罪”——毒蛇开道、报名号、刺杀、丢手绢(轻轻放在案发现场,大家快点找到它
),这种“仪式性犯罪”也是令很多人不解之处:按理说犯罪一般痕迹越少越好,那样自己越安全,而这些仪式化犯罪明摆着就是留线索方便捉人。如果一定要从剧情需要和推理小说套路以外找寻原因的话,个人以为便是罪犯的心理了。一般搞这种仪式犯罪的人,都怀着某些深仇大恨或者沉冤委屈,如《福尔摩斯血字研究案》的凶手侯波,其妻与岳父共遭宗教歹人迫害,而法律未能惩罚凶手,最后他历经千辛万苦九牛二虎终于将两个歹人刺杀,并分别在其尸身以鲜血留下“RACHE”字样(德语:复仇)。又如柯南1200万人质案,凶手因某原因对东京警视厅怀恨在心,遂每次安放定时炸弹都要给大家发预告信,每次预告之中都要提示很多信息。按理说侯波不写那俩血字也不影响全局,而且福尔摩斯更难联想到他;炸弹犯不发预告的话,直接发起爆破按剧情估计大家也很难找到他的踪迹。然而这些凶手都是不满现状、身负怨仇者,心理扭曲自是必然,除了复仇他们重复搞仪式很可能就是要对世人加以嘲讽,相当于是公然挑衅:这些破事情就是老子干的,有种就来捉老子。他们应该事先预想过,一般的凡愚春货是不可能破案的,能够破解此案的定然是非凡的有识之士,或许这些人也就有相应能力理解自身处境,这大概也算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自信。而这些枭雄被主角侦探捉现形时一般都会说:败在你的手里,我心服口服。愚以为这便是“仪式罪犯”的心理。罪犯之心或有扭曲,以常人之见有时是不一定能够理解的。
而后老狄便认为可以面圣了,只是那时似乎并未再深入考虑谁泄露了使团机密,而且假扮使团滴水不漏,骗过一众阁僚,这显然有突厥败类帮忙。看剧情老狄似乎确实有所怀疑,只是并未怀疑到突厥头上。不过这点于剧情似乎并无大碍。
老狄选择在圆觉寺暗见则天,用意:一来避开内奸耳目,二来可与则天暗议下一步行动计划。武老太一见到狄老头便紧握双手,这不禁使人浮(Y)想(Y)联翩。


当然,二人有句对话堪称绝世经典:
狄:陛下,臣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武:你我之间,当讲的固然要讲,不当讲的即使讲了又有何妨?不必顾虑,直言便是。
最近“当讲不当讲”的梗似乎很火,网上给出的回复也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然而早在十数年之前雁秋便给出了如此经典的回复,可见其智过人。
后狄老头通过武老太了解到土窑刘金的详细情况,遂告知陛下朝中有内奸,老狄认为宫廷百官、各种内侍宫女都有嫌疑,其实他可以进一步考虑:知道土窑的人肯定不会比知道天牢者多,否则武皇也没必要秘密转移刘金至土窑。事实上知道土窑者确实甚少,全剧也就武老太、虎敬晖、几名看管土窑的卫士。再多一两人知道此土窑,那这些人肯定会不停重复散播一些无中生有的东西,使得土窑之事天下皆知。所以土窑必是个不为人知的绝密所在,而如此绝密所在竟然为歹人所知,那么泄密者会是谁呢?显然虎敬晖有很大嫌疑。因此老狄从那时起就该有理由怀疑虎敬晖。(为便于叙述,以下用编日法day N表示老狄所在的第N天,简称DN)
(因为剧集前期紧凑,时间容易辨认,故用具体数字;剧情后期较为松散,不易确定时间,故用Dx,Dy等代替表示事发日)
D0,晚,幽州城发生大柳树村民暴乱事件,牢狱犯李二(吉利可汗)趁乱逃走。这正是假方谦施政不善所致,没收民田、扣押诉状者,然假方谦不思改正,反而捉了一些老弱妇孺于刑台之上。以假方谦这种狂妄地怼天地性情,是恨不能让全世界都臣服于己,这也导致整个金氏集团加速变凉。且说当初莫度帮忙消灭使团的同时,暗中偷袭吉利,导致吉利逃亡,流落幽州,起初是被当作突厥奸细,当假方谦知道其真实身份后,便对其痛下杀手,只是不巧刚好赶上村民暴乱,致其逃脱。
进城后三人在茶铺谈笑,李元芳一句“钦差大臣”可能稍微说大了声,被一旁头戴草帽的吉利听到了。那时的吉利并不知道老狄是谁,但听说他是钦差,大概觉得此人应该可信,于是有了当晚的拜访。当天老狄见了城里情形,询问路人得知是大柳树村民造反,于是决定翌日前往大柳树村一探究竟。
D1,晚上,吉利来访,却被元芳虎敬晖当作刺客赶走,那时的吉利武功之高,可以扛住神剧二大顶尖高手的攻击全身而退。吉利既来拜访,说明那时他是信任这位钦差的。也因为此战,虎蝮惊奇地找到了吉利。
D2,白天,狄李虎三人访问大柳树村,遇到张老四,了解到两年前至今假方谦搞的全部事情——侵吞慰抚款、强占民田、扣押诉状者、抓老弱妇孺。关于幽州犯边之事前文已经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D2,雨夜,三人即在大柳树村过夜。虎蝮为执行任务,在老狄茶碗里下了蒙汗药(应该计算过时间),而后前去刺杀吉利。以下稍微脑补一下吉利行为的可能性,虽然原剧未曾提及,但很可能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吉利刚开始信任狄钦差并星夜拜访,而后被狄救醒以后却一言不发(从后面他的话语不难看出,他以为狄仁杰是方谦一路的)那么关键就在于吉利是何时转变了对狄仁杰的态度变得不信任?原因很可能就在当晚(如果吉利转变态度只是雁秋强行剧情那也无话可说),吉利第一次找狄钦差失败是肯定不会就此放弃的,因为在那种情形之下,幽州恐怕只剩这位钦差或许可以成为救命稻草,于是吉利应该会暗中跟踪狄老头一行人,以便当晚找机会再次面见狄老申明原委,大概是到了小庙那里,结果把蝮蛇给盼来了。吉利在与蝮蛇激战之中很可能是发现了什么,很可能发现蝮蛇竟然是老狄两大卫士之一!也或许蝮蛇自称是狄钦差派来的(毕竟蝮蛇认为自己一定能杀死吉利,所以也就直言了一些大实话)可能正是从这时起,吉利就真的以为狄钦差与方谦一伙,凉了心(否则就只好解释为雁秋强行剧情)。而虎蝮放无影针射伤吉利,虎蝮大概认为无人能活过无影针(奈何剧情垂怜,强行给吉利续寿),于是也就去找金木兰汇报情况,顺带秀了一番恩爱撒狗粮(反派谈恋爱,一看便知是文玲她老人家手笔) 干完这些的虎蝮不可能闲着,他还得回到狄老头的身边装睡避嫌,想来他的蒙汗药确实起了奇效,以至狄老头半夜惊醒时看到虎敬晖仍在“睡觉”,然而茶碗里的蒙汗药为老狄所发现,而且毒蛇也被老狄看到(估计是虎蝮回来忘记收宠物了)从这时起虎李二人便成了内奸蝮蛇怀疑对象。只不过不凑巧刚好李元芳此时起身方便,于是便成了最大的嫌疑者(日后这种故布疑阵混淆视听误导观众的手法会经常出现于钱剧之中,如王铁汉对大憨面露凶相、权善才将军的奸笑等,这种手法似乎很受推理剧重用,如柯南剧集令观众误以为朱蒂老师是贝尔摩德、冲矢昴是波本等)
D3,白天,于风向金木兰汇报不见吉利尸身的情况,依照金木兰这种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性情,估计猜到了吉利存活这种最坏的可能性,推知中毒之人最需要解毒药,于是派人盯梢药铺。而狄老头则带着虎敬晖进山闲逛,只是他老人家不会想到剧情令自己刚好进了第二大事发地——小连子山,又刚好邂逅了路救吉利的山民陆大有(没有任何人会想到这点,包括虎敬晖和金木兰)。其间老狄亲手为吉利治毒,而虎敬晖未带暗器,且场地狭小动作无法隐藏,故不能当场予以吉利致命一击,只能蛰伏待机行事。而后老狄向虎敬晖介绍了平民口粮野菜以及民生多艰,这对虎敬晖日后洗白多少都会有正面影响,毕竟近来几日接触的都是民生疾苦,虎敬晖多少应该会有所动真情,这也为后来意识到自身行为给劳苦大众带来祸患劝老婆金木兰放弃埋下伏笔。
后来陆大有按狄老的方子抓药,很快假方谦派爪牙前来抓人,把狄虎陆几人都带上了公堂。那个小卒是着实的嚣张,先是打了虎敬晖一耳光,而后踢了他一脚断子绝孙,最后又踹了虎敬晖一肚皮,估计虎敬晖的内心是:mmp、
我堂堂大杀手蝮蛇还从未被小角色这么羞辱过!假方谦更是当堂怒斥狄大人(作死第一步)
,结果狄大人一说出身份他马上就吓尿了,狄嘲讽言“方大人前倨后恭,思之令人发笑”(这种反派前倨后恭的梗日后会经常出现于钱剧之中,尤以鹰剧石剧居多)马上虎敬晖和老狄就分别唱红脸白脸,斩了那个嚣张的小卒,杀鸡儆猴。
D4,白天,老狄的第一步:借由提审大柳树村民张老四,借此刺激假方谦神经。老狄知道,张老四的一番说辞还并不能完全给假方谦定罪(二人相证事未可知),自己并没有证据,但装作成竹在胸之样,至少他应该懂得收敛些,如果能让他改错自是更好。如果这种大奸大恶之徒实在不懂悔改,此法也可以诈其自乱方寸。虎敬晖大概是不懂文官的那一套法则吧,以为张老四说了实话狄大人马上就要治罪假方谦,于是以毒药胁迫张老四公堂反水。这是虎敬晖做的第一件蠢事,为其日后暴露埋下了炸药。张老四公堂反水确在老狄意料之外,于是他随机应变、假戏真做,仍达到了刺激假方谦的目的。
D4,夜晚,老狄的第二步:审问三合县令赵传臣。老狄知道赵传臣被给了封口费,然而这种以利益链维持的关系只要令其认清现实就会马上破解,而且老狄深知假方谦性情,于是赌赵传臣会被其主子杀人灭口,巧设迷局。一方面令方谦露马脚,另一方面令赵传臣投诚吐真。于是有了第二天——
D5,白天,假方谦和司马吴益之前往探查老狄口风(想来老狄应该预料到二人坐不住,会来)虎敬晖按老狄计划故意给二人透露狄老头夜晚与县令谈笑风生之事,且故意透露该县令姓赵。这时观众可能会觉得,既然这时只有虎敬晖假方谦三人在场,狄老头也没有监视他们,那么虎敬晖完全可以悖逆狄老头的意思,暗中提醒假方谦一些关键信息以提防狄阁老,或者给假方谦通风报信似乎也完全可以。事实上狄老头设下此局自是为了敲诈假方谦,却也未必没有试探虎敬晖之意,虎敬晖不至于无脑到没有这层顾虑;而且诚如前文所言,不涉及要害之处虎敬晖一般都不会动手脚干预,否则破绽很容易暴露,想必假方谦对于虎敬晖来说应该还不是那么重要,而且上峰也提醒过他俩小心行事,所以虎敬晖也就没有再帮他俩了,而是完全按老狄计划行事。
然后狄春穿着赵传臣的衣物,故意让假方谦看见,随后老狄故意和假方谦二人谈笑风生,为了装得像真,老狄甚至下本把狮子楼这种名胜都说出来了。总结老狄两日态度的大反转,便知是采用了攻心之术。如此一来,假方谦回去后便开始()信()疑赵传臣是否出卖了他们。
老狄派卫队护送赵传臣回县衙,这时假方谦便相信赵传臣真的“出卖了他们”,于是派刺客杀人灭口,这正中了老狄之计。一方面元芳让赵传臣看到茶碗为人投毒;另一方面埋伏好的卫队捉住刺客问出主使。一切正如老狄所言,“什么都不知道,却要装作什么都知道,胸有成竹,打乱敌人阵脚”
然后赵传臣愿意讲真了,便来找狄大人。当他说到“天”字时被虎敬晖灭口。从剧中来看,天宝银号显然是核心之所在,绝对不能暴露,所以虎敬晖甘冒暴露奇险射出无影针,制造赵传臣“旧病突发猝死假象”。关于老狄对虎敬晖的怀疑下文另述。
其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吉利再度毒发(虽然这几件事都是一起播放的,但后来老狄揭露蝮蛇时回忆说此事发生于赵传臣遇害两天后,个人以为“两天后”这个时间不足取信,因为赵传臣身亡的两天后,陆大有已随法曹前去小连子山,并未留在身边照顾吉利。故仍默认吉利毒发与赵传臣身亡发生于同一时间),老狄情急之下喂了一颗御赐雪蟾(大概具有秒续奇效),然后从陆大有处得知:虎敬晖曾经来过。后来老狄故意在虎敬晖面前说李二已经没救了,这使得虎敬晖()信()疑。老狄对虎敬晖有所怀疑,但因为日久♂生情,不愿意相信。狄老头是个重感情之人,剧情设定是他的感情会影响他的判断(记住这一点,后面的案件会经常涉及)
后派卫士持尚方宝剑,抓到了涉事的三位游击将军,通过审讯这三人供出了假方谦的逆党名单(估计这份名单是假方谦在幽州本土发展的势力,刘金则是在幽州外部发展势力),然而结果可能在老狄意料之外,老狄未曾想到假方谦控制了军队,而且以他对假方谦性情的了解猜到其一定会不计后果率军造反,于是立刻派虎李先行镇压。至此老狄本来只是想封杀假方谦,然而假方谦却自己跳出来作死。
虎敬晖让卫士看到,然后亲手斩杀了自己豢养多年的宠物蛇。老狄看到蛇尸后马上想到大柳树村的蛇(虎李二人有一人是内奸),然后又想到手绢上的蛇(内奸是蝮蛇),于是便进一步确信虎敬晖就是蝮蛇。虎敬晖此举可以说是神助攻,一举就暴露了两个人的身份。

虎敬晖亦讲述悲惨自传:(其中有本人脑补成分)因其是王皇后侄子,王皇后是为武皇政敌,被武皇搞垮后,虎敬晖族人皆遭诛戮,本身亦被流放,赐蝮姓。后参军入伍,因军功累升千牛卫中郎将,为武皇青睐。但他则对武皇恨之入骨、食肉寝皮。大概是在这期间,他与想当女皇的金木兰好上了,金木兰答应会为虎敬晖报仇,于是虎敬晖替金木兰办事。双重身份使他像精神分裂的演员一样,明知刘金是自己的同伙还要装作愤怒的样子严刑拷打他;明明是自己作的案件自己却要装模作样带兵勘察现场;明知假使团都是自己的同伙还要装作义正言辞地拦截检查;眼看着同伙一个个被敌人杰击破却还要不停地啧啧称赞自己的敌人。不过跟随狄大人期间所遇之事确实对他多少有所感化,于是他有了放弃计划之念。
老狄对此评价“其行可原,其情可悯”,认为现在杀他“没有道理,是为不义”,交给武老太处置肯定要千刀万剐受尽酷刑,是为“不仁”。于是老狄最终决定放走虎敬晖。虎敬晖一方面不能背叛狄老爹,所以回去后拒绝帮助金木兰执行计划;另一方面他又无法被叛金老婆,所以对于计划只字未漏给老狄。此时的金木兰已对造反走火入()
,他也劝阻不了。纠结于二者之间的矛盾,虎敬晖能做的只能如此。
于是老狄找幽州官员们了解李二情况,得知一开始假方谦只当他是普通奸细,后来看了他的文件后便急于置之死地。很快有官员取来了李二的戒指,老狄看过便知道李二即是吉利可汗,于是和吉利谈笑风生。吉利讲述了他的遭遇:莫度在使团出事的那个时间段偷袭吉利,致使吉利流亡幽州,吉利本以为向当地官吏申明身份,就会告知大周天子,然后自己就安全了,没想到在幽州竟然和在国内一样被人追杀…于是老狄就明白了金木兰的外援是莫度。
同时金木兰一方面派人联系莫度提前出兵,另一方面派人按照名单联络逆党。之前金木兰因为刺杀吉利失败暴跳如雷,而再无任何人可以刺杀吉利,于是她就想提前起兵,孤注一掷,干脆把狄和吉利一起做掉。此时金氏集团因为老狄打乱了方寸,未准备充分,也只能孤注一掷了,虽然虎敬晖认为金木兰是在以卵击石。虎敬晖很早就提出过,矿场暴露,老巢很快也会被狄大人发现,因此需要提前转移。但是因为狄老头破案效率实在太高,他们甚至来不及转移官银、使团之物、关押的乡亲。目前金木兰应该已经准备好撤出洞穴,估计核心成员转移至天宝银号,根据后来天宝银号盘下城西一个大仓库来看,粮草兵器还有大批人应该都转移至那里了,当然他们肯定是分批化妆潜入城内。而剩余大批官银珠宝等则来不及转运,只好丢在洞穴里(这大概就是因计划打乱而准备不充分之处,本来他们可以用这些官银购买更多物资)
Dx,白天,狄李陆吉四人勘察铁矿洞穴,发现大量铁矿,遂知道金氏集团抓了很多苦力在这打造兵器,封山令撤销后为防止秘密泄露遂杀人灭口。
狄老头仍派重兵把守后堂,造成李二仍在的假象;一面送别吉利可汗,接下来的镜头可以感受到狄老头与吉利很快就建立起来的莫♂逆之交
长史向老狄报告银号暗查情况:所有银号账面均无问题(会计正确)。如果是一般之人也许就直接交差了事了,然而该长史正是不一般之人,他发现天宝银号人数不过三十,却支出大笔银两购买粮草,盘租城西仓库,感觉此事非同寻常,故报告老狄。因此老狄大喜,决定事后保举他当幽州刺史,而且后来还把率兵平叛任务也交给了他。
通过以上信息,老狄想到了赵传臣的一番话,便知道了天宝银号是反派的重要联络地点,至少搬运官银一事便是其所为。因此反派骨干很可能都转移到了天宝银号。
分析知应该是在Dz+1或者Dz+2的晚上,几乎所有逆党都到了,齐聚天宝银号,还剩一路二人夜宿张老四家,因其言论包含“突厥”“狄仁杰”“老东西”等不当的敏感词汇为张老四听见
,张老四便知道敢骂老狄的一定不是什么好东西,于是带本村青壮年将二人捆绑交给老狄,老狄便从二人口中问出了大体情况,应该也确认了骨干都聚集在天宝银号。
但是老狄仍不知逆党行动的具体时间,于是决定抓捕天宝银号中人,但是贸然抓捕肯定会有漏网之鱼通风报信,结果徒劳无功。因此需要一种办法能够断绝天宝银号的人与外界联络,净街令显然是个简单暴力的选择;另一方面又不能令歹人起疑,想到会来抓捕于己,谎称突厥大军已到附近显然是个最好的选择。于是下令:突厥大军已到,店铺关张,行人归家。如此便在天宝银号的歹人们一脸懵B之时迅速将他们一网打尽。
问清具体行动计划的细节后,老狄便派长史带军于城内各处设伏。毕竟老狄以幽州大局为重,把重兵都调遣到城内各处平叛;而不顾自身安危,自己的府内则只留下很少的卫队。
歹人们应该不会知道莫度逆党已经被王怀贞部于半路全歼,自己已成瓮中之鳖。即便如此,整个平叛过程仍然十分不容易,为对抗于风,李元芳都上了。于是李青霞这个真·金木兰趁机刺杀老狄,被虎敬晖挡住。金木兰连捅了虎敬晖数刀,还踢了几脚,骂其“砸种”。然后金木兰讲述了所有的真相。其中小说里有两段话未曾出现于电视中,以下给出。
①武老太:“虎敬晖李青霞是怎么死的?”
狄老头:“随匪首金木兰一同被焚”
明线:使团遇害、元芳逃脱→假冒使团进京→劫土窑、刺郡轿,刘金和木兰脱身→武则天下令追捕元芳、召回狄仁杰→狄在彭泽当县令,元芳遭遇追杀危机→狄李绛帐邂逅→假千牛卫传旨、狄李遇险脱身→勘察土窑→圆觉寺狄武汇合→明扫祖祠,暗渡幽州

李元芳最后问狄仁杰的那句话其实间接证明了朝中必然有支持金木兰的内奸,而且这个人绝对掌握着核心机密又深得皇帝信任,这个人竟然在幽州之后没有暴露,也可见他(她)的地位和城府绝非一般,所以在神二将此人具体化为内卫府大阁领肖清芳毫无问题,逻辑说得通。